查看原文
其他

闲谈文本解读之四:找准解读的“对象”

李竹平 我在小学教语文 2021-10-30


找准解读的“对象”

很多语文教师不知道文本解读从何处入手,根本原因是面对一个文本,如同面对一片汪洋大海,不知道该从里面打捞什么。

文本本身不就是解读的对象吗?这个质疑就好像我们要分析一间房子,有人说不知道该分析什么,你告诉他:“分析房子啊!”你这样“指点江山”,只会让人更加困惑。文本是由一个个字词、一个个标点、一个个句子、一个个段落连缀而成,文本解读到底解读什么,不能笼统地说就是解读整个文本,而是要厘清从哪里入手进行解读,解读文本中蕴含的哪些具体语文元素,是遣词用句,是构段方式,还是整体结构特点,又或者是写作意图、语言风格等等。这些蕴含在文本中的语文元素才是解读的具体对象。

理解、分析一个文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入手,针对不同的语文元素。是不是文本中所有的语文元素都应该成为文本解读的对象,都要一一解读呢?这个问题,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

当教师与一个文本素面相对时,一字一词一句与文本对话,如果阅读经验足够丰富,几乎是会同时从不同角度走进文本的“丛林”,对文本蕴含的各种语文元素都会有大致的印象和判断。从这个意义上讲,文本解读的确会涉及到一个文本的方方面面。不过,这样的过程并没有与教的选择和学的需要建立起联系来,它仅仅是对文本的一个大致的、感性的了解,还算不上专业的、理性的解读。但这个过程并非可有可无,它为进一步的深入解读提供了大背景,提供了选项,是找准具体分明的解读对象的基础。

要找准文本解读的具体对象,教师要同时心中怀有清晰的课程目标和切实的学生需要,然后从纷繁复杂的文本丛林中,锁定解读的目标对象。

要找准文本解读的具体对象,先要科学地排除不属于文本解读对象的元素。语文学习内容和目标有很多,仅按课程标准中的板块分类,就有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等,似乎这些学习内容和目标都与教材中的一篇篇课文有关系。字词在一篇篇课文中;阅读理解能力的习得要借助一篇篇课文;习作需要从一篇篇课文中学习表达方法;甚至口语交际也可以从一篇篇课文中习得方法、态度或从中提炼话题……不过,文本解读主要是服务于阅读教学的,对应一下课程标准上的阅读教学内容和目标,我们就知道文本中的哪些语文元素不必解读。一般而言,不必解读的有:生字;对文本语义表达没有特别价值的新词;非重点的句子;一望而知的结构安排等。

剩下的那些呢?都要解读吗?站得高才能望得远,教师准备越充分,课堂上就能给学生更好的支持和引导。有关文本语义理解的(尤其是言外之意)、语义间怎样联系的、文本内部的结构思路、文本的语言特色、文本的文体特征等等,都应该是文本解读的对象。文本解读的最终目的,是为特定的课堂,为课堂中真实的学生,所以,这些解读对象中,又可以分辨出相对重点的对象来。如何确定重点解读对象?下面几个因素是教师进行选择和取舍的依据。

学段因素。不同的学段,阅读教学的重点不同,文本解读的重点对象也会不同。低年级首先要通过阅读课堂上的文本学习,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文本解读就要关注文本讲了什么内容——故事的主角、文本中的事物有什么特别之处,语言是否富有童真童趣,结构是否具有简明的规律性等等。例如,解读《我是一只小虫子》,解读的对象首先是文中的小虫子们有哪些烦恼和“我”这只小虫子为什么会觉得当一张小虫子“还真不错”;接着是文本出现了哪些事物,为什么会写到这些事物;然后是浅白而又生动的、有意思的语言。因为这些都是文本之所以适合二年级学生阅读的重要原因,这些解读会与二年级课堂上的学习活动直接建立起联系来。

中年级开始关注语言是否优美,文本中的形象是否生动,要解读故事中的人物的命运和情感,分析词句在表达具体情意上的作用。例如,解读丰子恺的《白鹅》,要读懂丰子恺塑造了一个怎样的白鹅形象,重点解读的对象就是文本的语言——在表达具体情意上的作用。细细品读,就会发现文本的语言里有角色,有脾气,有姿态,正是这样的语言塑造出了白鹅诙谐、有趣的样子,富有儿童的灵性,让人忍俊不禁。

高年级解读的对象在中年级基础上,开始将重点放在文本的表达方法和整体逻辑结构上,还有作者为了更好地实现自己的表达意图,选择了什么风格的语言,进行了怎样的材料选择和构思等。追寻文本意图是高年级一般文本解读的重点对象,从文本意图解读出发,可以关联多个方面的解读内容,如语言、选材、构思等。《永生的眼睛》选入过多个版本,好多教师受教材思考题或教参影响,把解读重点放在理解“永生”的含义上,这就选错了重点解读对象,没有关注文本意图。要准确理解文本意图,就要看作者写了哪些内容,文本中重要线索是什么。这篇文章是要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让人们意识到,器官捐献是一件让生命更富有意义的义举,从而鼓励人们克服抵触心理,积极参与器官捐献。文本中,“我”的心理和态度的变化是重要线索,“我”曾经也像大多数人一样,不理解父亲捐出母亲眼角膜的决定,后来……选对了这个解读的对象,阅读教学就找准了逻辑起点。

文体因素。不同的文体,解读的重点对象不同。曹丕的《典论论文》中有论述说:“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文体的不同,文本的面貌和内在质地就不同,需要的阅读准备和姿态就不一样,学习的具体价值也会有区别。

实用文体,解读相对简单明了,因为多数实用文体都有自己相对固定的内容组织结构形式,解读对象主要指向材料的选择和组织、具体的语言体式等,主要分析这些有没有很好地实现文本的“实用”价值。不同的文学文本,解读的对象各有重点。一般而言,小说的解读要关注文本中人物的命运和怎样刻画人物的;散文要解读其主题和文本是如何表现主题的;诗歌的解读对象重点是其中的意象。

学生因素。严格来讲,文本解读就是教师自己的专业行动,教师直接面对文本是应然的选择,这样才能确保尽可能理性地分析文本本身,把文本读懂,读透。那么,为什么确定文本解读的重点对象要考虑学生因素呢?当然是因为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是为学生的课堂有效阅读学习服务的。如果教师的文本解读与学生的学习需要不能建立起紧密联系,课堂上就会出现教师的解读与学生的需要不匹配的现象。文本解读之所以能进行,是因为阅读者的个体经验与文本意义有交集,文本解读的结果不可避免地会有阅读者个体经验的印记。教师如果在文本解读时发现,文本的某些维度会与学生产生特定的“化学反应”,就要重点对待。比如,可能有的文本中有学生经验无法理解的内容,有的文本主题会与学生的观点、认知产生冲突,有的文本语言会给学生以陌生的感觉……这些内容、观点、语言就要作为文本解读的重点对象。

找准了文本解读的对象,尤其是重点对象,解读就有了切入点,有了抓手,解读的成果也能更好地为课堂、为学生服务。语文教师要找准文本解读的对象,也需要不断在解读实践中历练,不断提高敏感度和准度。


闲谈文本解读之一: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师的看家本领

闲谈文本解读之二:文本解读从“素面相对”开始

闲谈文本解读之三:文本解读是一个“寻意”的过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